陰道流黃水,可能是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內膜炎、陰道異物、輸卵管癌等原因引起的,建議及時就醫并遵醫囑治療。
1.陰道炎: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滴蟲性陰道炎等都可能導致陰道分泌物異常。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時,除了典型的豆腐渣樣白帶,炎癥刺激也可能使白帶呈黃色水樣,是因為真菌大量繁殖改變陰道內環境,導致分泌物性狀改變;滴蟲性陰道炎由陰道毛滴蟲感染,白帶可呈黃綠色泡沫狀或黃色水樣,伴有瘙癢,是滴蟲破壞陰道黏膜并影響分泌物正常性狀所致。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可使用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栓、制霉素陰道栓;滴蟲性陰道炎口服甲硝唑片、替硝唑片、奧硝唑片,性伴侶需同治,治療期間避免同房,勤換內褲。
2.宮頸炎:宮頸受到病原體感染,如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宮頸黏膜發生炎癥反應,腺體分泌增多且性狀改變,可出現黃色水樣分泌物,還可能伴有異味、接觸性出血等癥狀。可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阿奇霉素分散片、鹽酸多西環素片、克拉霉素膠囊等,同時注意個人衛生,避免不潔同房,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必要時可采用激光、冷凍等物理治療方法。
3.子宮內膜炎:細菌等病原體感染子宮內膜,炎癥刺激子宮內膜腺體分泌增加,且滲出液與壞死組織混合,導致陰道流出黃色水樣分泌物,常伴有腹痛、發熱等癥狀。需根據病原體選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分散片、甲硝唑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持外陰清潔,治療期間禁止同房。
4.陰道異物:如衛生棉條遺忘在陰道內、幼女玩耍時將小物件塞入陰道等,異物在陰道內停留時間過長,會引起局部感染,導致陰道分泌物增多且呈黃色水樣,常伴有惡臭、陰道疼痛等癥狀。需及時就醫,取出異物,然后根據感染情況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頭孢克洛膠囊、阿莫西林膠囊、甲硝唑片等,同時注意外陰清潔,預防再次感染。
5.輸卵管癌:較為少見,但輸卵管癌患者早期可能出現陰道排液,多為黃色水樣液體,量時多時少,無異味或有輕微腥味。這是因為輸卵管內腫瘤組織生長,刺激輸卵管黏膜分泌液體,液體經宮腔、陰道流出。一旦懷疑輸卵管癌,需進行全面檢查,如超聲、CT等,確診后多采用手術、化療等綜合治療,如紫杉醇、順鉑、卡鉑等化療藥物,具體方案需根據病情確定。
使用上述藥物時一定要嚴格遵照醫囑。日常護理要注意保持外陰清潔,勤換內褲;避免穿緊身褲;同房前后注意清洗;注意經期衛生,使用合格的衛生用品;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和處理婦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