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了胎動不一定會變多,個體差異較大,建議及時就醫并遵醫囑治療。
臨近分娩,胎兒在宮內的活動情況備受關注。一般而言,在分娩發動前,隨著胎兒入盆,胎兒頭部固定在骨盆入口處,活動空間相對減小,胎動可能較之前略有減少,幅度也會變小,這是正常生理現象。但有些孕婦會感覺胎動變多,原因各不相同。一方面,孕婦臨產前情緒緊張、焦慮,身體分泌腎上腺素等應激激素,這些激素可透過胎盤影響胎兒,使胎兒處于相對興奮狀態,胎動增加;另一方面,若存在胎盤早剝、臍帶繞頸等異常情況,胎兒宮內缺氧,初期會表現為胎動頻繁,試圖掙脫不良環境,需立即引起重視。還有,孕婦在臨產前進食、活動后,血糖升高、血液循環加快,胎兒也可能變得活躍,不過這種胎動增多通常持續時間較短,且胎動規律。
日常護理上,臨近分娩的孕婦要學會正確數胎動,每天早、中、晚各數1小時,將三次結果相加乘以4,正常12小時胎動應不少于10次。若發現胎動明顯異于平常,不管是突然增多還是減少,都要立即平臥,放松心情,再數一次胎動確認情況,若仍異常,及時前往醫院待產,通過胎心監護、超聲等檢查評估胎兒宮內狀況。同時,孕婦要做好心理準備,了解分娩相關知識,家人給予充分支持,緩解緊張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