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固定時,一般先固定骨折的近端,但是可能存在個體差異。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破壞或連續性中斷,當骨骼承受的力量超過自身能承受的最大強度時,就會發生骨折,臨床常表現為腫脹、局部疼痛、活動障礙等癥狀,還可能伴隨骨畸形。出現骨折后,需要及時的進行固定治療,一般是先固定骨折的近端,然后將遠端向近端靠攏,進行手法復位,糾正移位、成角畸形等情況。如果是內固定,需要選用合適的內固定器械將骨折部位進行內固定,固定物可以為接骨板、螺絲釘、加壓鋼板等。
如果進行的是外固定,一般也是先暴露骨折近端,因為神經、血管是由近端向遠端的分支,所以一般先向近端解剖,找到神經、血管后,再向遠端延伸。具體的處理方式因患者的病情不同,可能存在差異。
骨折后患者要注意日常生活管理,防止摔倒、受傷,避免二次受傷。建議補充鈣質,可以適當吃一些含鈣的食物,如豆腐、魚肉、牛肉等,增強骨密度,以促進骨折愈合,后期遵醫囑開展康復鍛煉,預防關節僵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