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暑后輸液時,患者一般可以使用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鈉注射液、氯化鉀注射液等藥物,但切忌自行調整藥物劑量。
1、葡萄糖注射液:在中暑后,患者通常有體溫升高、大量出汗等表現,容易導致體液流失過多。此時,患者通常需要遵醫囑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以補充能量和體液。但是,在使用該藥物時,須先排除血糖偏高的情況。
2、氯化鈉注射液:除多汗外,中暑患者還可能有嘔吐、腹瀉等情況,而氯化鈉注射液適用于低滲性、等滲性、高滲性失水,能夠為患者補充電解質,有利于維持正常的血液及細胞外液容量與滲透壓。
3、氯化鉀注射液:當出現中暑情況后,患者血壓通常會有所下降,此時患者可以遵醫囑靜脈滴注氯化鉀注射液,以恢復體內血容量,并改善水電解質紊亂的情況,從而促進患者身體康復。
需要注意的是,當患者中暑后,周圍人群應及時將患者轉移至溫度相對較低的環境,再通過冷水擦拭、冰塊外敷等方式為患者降溫。在接受治療時,除靜脈滴注藥物,患者也可以遵醫囑服用十滴水、清暑益氣丸、藿香正氣水等藥物,以解表、祛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