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是人體的基本生理需要,一般成人排便1-3次/天,如果每天排便超過3次或每周少于3次,為排便異常,十天半月不排大便屬于排便異常,一般是由便秘導致,也可能是因腸易激綜合征、腸梗阻等導致。
1、便秘:指排便次數減少,排出過干、過硬的糞便,伴有排便不暢、排便困難等癥狀。引起便秘的原因較多,如排便習慣不良、飲食不規律、攝入的膳食纖維過少、沒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等。此外,平時運動比較少或服用一些藥物,如抗焦慮、抗抑郁的藥物等,可能會導致腸蠕動減慢,也會引起便秘。主要表現為排便困難,以及腹痛、腹脹、糞便硬,觸診腹部較硬實,有時可觸及包塊;
2、腸易激綜合征:又稱為結腸過敏,以腸道運動障礙為主要表現,可能與遺傳因素、胃腸道激素、藥物副作用等因素有關,患者可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排便困難,也可表現為腹瀉,一天排便多次,同時伴有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3、腸梗阻:指腸內容物在腸道中不能順利通過、運行,通常是腸結石、寄生蟲以及大的膽石及糞塊堵塞、嵌頓導致,也可能由腸道內息肉、腸道新生物、腸道腫瘤或淋巴瘤堵塞導致,也可由腸結核、克羅恩病、結核性腹膜炎、放射性腸炎等引起腸道狹窄導致?;颊呖沙霈F長時間不排大便的情況,伴有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除上述原因外,若肛門處有腫瘤生長,也會引起上述情況的發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建議到醫院進行檢查,日常應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每天固定時間排便,多吃蔬菜、水果、谷類、粗糧等高纖維素的食物,如芹菜、香蕉等,可以促進腸蠕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