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紅撲撲的可能是環境因素、遺傳、情緒激動、劇烈運動等生理性原因導致,也可能是皮膚過敏、玫瑰痤瘡、二尖瓣狹窄、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病理性原因導致。
一、生理性原因:1、環境因素:住在海拔較高地方的人群,因空氣中氧含量較少,機體內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代償性增加會導致臉紅。另外,若處于過冷環境中,未注意面部保暖,到炎熱環境中面部會發生血管擴張,也會導致臉紅;
2、遺傳:若家族中爸爸、媽媽等親屬存在臉部潮紅現象,則孩子可能也會被遺傳,屬于家族遺傳性面部潮紅,可表現為臉紅撲撲;
3、情緒激動:若機體處于情緒激動、緊張、興奮等狀態,可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可能會刺激腎上腺激素分泌,從而出現臉紅撲撲的情況;
4、劇烈運動:劇烈運動后血液循環加快,機體代謝增加,產熱增快,面部毛細血管會出現擴張,從而出現臉紅撲撲的情況。
二、病理性原因:1、皮膚過敏:如果過敏體質的人群食用魚、蝦、蟹、蛋等導致過敏的食物,或接觸花粉、塵螨、動物毛屑等過敏物品,或者對使用的化妝品過敏等,都可能會出現面部紅斑、潮紅,表現為臉紅撲撲的,甚至會出現丘疹、糜爛、水皰等;
2、玫瑰痤瘡:好發于面中部,屬于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可導致臉上出現紅斑、脫屑等,還可能破壞皮膚角質層屏障功能,增加皮膚敏感性,使臉上毛細血管擴張,出現臉紅撲撲的情況,患者還會出現灼熱、刺痛、瘙癢等不適感;
3、二尖瓣狹窄:多因風濕熱反復發作導致,可引起肺循環淤血,從而導致呼吸困難、咳嗽、咯血等,若患者缺氧嚴重,可導致二尖瓣面容,表現為臉紅撲撲的、口唇青紫等,臉上多表現為暗紅;
4、系統性紅斑狼瘡:屬于免疫性疾病,病變特點為廣泛血管炎和結締組織炎癥,可累及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患者會出現發熱,皮膚與黏膜病變、關節疼痛等,典型皮膚損害特點為面部蝶形紅斑,損害顏色多為暗紅色或深紅色,少數為淡紅色或鮮紅色,可表現為臉紅撲撲的;
5、其它:如果在使用皮質類激素藥物,如氫化可的松、潑尼松等,也會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從而造成臉紅撲撲的現象。
臉紅撲撲的人群若排除上述生理性原因,但癥狀持續不緩解,建議及時入院就診。日常應減少對面部的刺激,冬天注意保暖,若是家族遺傳性的面部潮紅,必要時可以進行激光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