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身上有紅色的塊狀像過敏可能是衣物摩擦、蚊蟲叮咬、濕疹、接觸性皮炎、蕁麻疹等因素引起的,建議家長及時帶寶寶前往正規醫院就診檢查,通過日常護理、藥物治療的方式進行處理。
1、衣物摩擦:寶寶的皮膚嬌嫩,如果衣物材質粗糙或穿著過緊,反復摩擦皮膚,可能導致皮膚出現紅色塊狀,通常伴有輕微的紅腫。處理方式主要是為寶寶選擇柔軟、寬松的衣物。一般無需用藥,若皮膚損傷,可在醫生指導下外用莫匹羅星軟膏、紅霉素軟膏、碘伏等藥物。
2、蚊蟲叮咬:蚊蟲叮咬寶寶皮膚后,其唾液中的物質會引起局部過敏反應,出現紅色塊狀,伴有瘙癢。家長要注意防蚊驅蚊,同時可在醫生指導下給寶寶外用爐甘石洗劑、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
3、濕疹:該疾病與遺傳、免疫功能異常、環境因素等有關,表現為皮膚紅斑、丘疹、滲出等,可伴有紅色塊狀,還可能有皮膚干燥、脫屑。寶寶要注意皮膚保濕,同時家長可在醫生指導下給寶寶使用氧化鋅軟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氯雷他定糖漿等藥物。
4、接觸性皮炎:寶寶接觸到某些過敏原,如金屬飾品、洗滌劑等,引發接觸部位皮膚炎癥,出現紅色塊狀,還可能有水皰、糜爛。應避免再次接觸過敏原,同時家長可在醫生指導下給寶寶硼酸溶液濕敷、鹵米松乳膏、他克莫司軟膏等藥物。
5、蕁麻疹:食物、藥物、感染等因素導致寶寶體內發生過敏反應,引起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出現紅色風團狀塊狀,伴有瘙癢,還可能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家長可在醫生指導下給寶寶服用鹽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地氯雷他定干混懸劑、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等,外用薄荷爐甘石洗劑等。
家長在照顧寶寶時,要注意保持寶寶皮膚清潔,避免寶寶搔抓皮膚。同時,要注意觀察寶寶的飲食和接觸物,尋找可能的過敏原,以便預防再次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