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
41歲中年男性,因雙手起了紅疙瘩,繼而出現腫脹、手指關節疼痛就診,經詢問得知是養殖專業戶,而近期牛身上也出現了這種情況,根據職業和臨床表現,初步診斷為類丹毒。給與注射用青霉素鈉靜滴治療1周后,關節疼痛和腫脹消失,皮疹消退。
【基本信息】男、41歲
【疾病類型】類丹毒
【就診醫院】開封市中心醫院
【就診時間】2020年7月
【治療方案】靜脈滴注(注射用青霉素鈉)
【治療周期】門診治療7天
【治療效果】病情控制,結節消失,無瘢痕
一、初次面診
下午門診病人較少,來了一位四十歲左右的患者,皮膚黝黑,神色焦急。一進門便伸出雙手,說雙手起了紅疙瘩,有3-4天時間了,不疼不癢。剛開始就是一個小紅點,慢慢腫了起來,向周圍擴大,同時還感覺手指關節疼痛,稍微腫脹,經詢問認病人的職業,他是養牛專業戶,而且近期他有一頭奶牛身上出現這種情況。發病來體溫正常,全身無不適感,雙手指可見散發孤立的紅色,紫紅色結節關節,略有腫脹,結合職業史及臨床表現診斷為類丹毒。
二、治療經過
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診斷為類丹毒(局限型)。考慮給予患者注射用青霉素鈉靜脈點滴,若青霉素過敏試驗陽性,建議選用頭孢類或者紅霉素類抗生素,一定要足療程、足量治療。囑咐無需外用藥物,要注意手衛生,勤洗手,需要接觸牛時可以戴橡膠手套?;颊弑硎疽欢〞襻t囑治療,同時建議給他的奶牛也采取治療措施。
第2天病人回電話,做青霉素試驗陰性,開始執行輸注注射用青霉素鈉治療。
三、治療效果
治療后,電話隨訪患者自述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鈉靜脈點滴,輸液3天,癥狀明顯減輕,沒有新發的皮疹,而且原有皮疹縮小,1周后癥狀完全控制,手指皮疹完全消退,關節疼痛消失,一直未出現畏寒、發熱的癥狀。
同時也請獸醫醫治了奶牛,及時隔離有病的奶牛,防止感染其他健康牛群。綜上,患者門診就診,自行用藥7天,病情控制,結節消失,無瘢痕,患者對本次就診很滿意。
四、注意事項
聽到患者癥狀好轉的消息,真心為他感到高興,類丹毒在皮膚科門診不是很常見,是由豬丹毒桿菌感染引起,感染途徑首先是通過有病的牲口,本病例最早發現其飼養的奶牛有皮疹。所以囑咐患者日常工作中應做好防護, 接觸奶牛的時候一定要帶橡膠手套,而且生活當中要避免皮膚損傷,有傷口時,一定要及時消毒包扎,加強防護,減少被感染的幾率,切斷人-牛傳播途徑。
五、個人感悟
通過這一例類丹毒患者的診療過程,讓我和患者都深刻領會到了丹毒桿菌是很廣泛的存在自然界的。而且抵抗力很強,在不知不覺中感染了該菌,也認識到這個病在很多家禽家畜,如豬,牛,雞,鴿子以及魚類都會成為宿主而感染人。容易侵犯屠宰業、養殖業、獸醫、炊事員等,家庭主婦也可因洗魚切肉,手部輕微損傷而感染此病,日常生活中保護好自己的皮膚完整性,特別是雙手是很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