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內膜炎是微生物經血液循環感染心臟引起的疾病,該病最常受累部位是心臟瓣膜,如果患者經過體格檢查、血常規、X檢查、超聲心動圖等檢查后被診斷為感染性心內膜炎,建議及時遵醫囑進行治療,以免對機體健康造成損害。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于心臟內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贅生物形成的一種疾病,多發生于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該病通常會導致患者出現發熱、心臟受累、血管損害以及免疫反應等表現,由于病原體是直接感染心臟瓣膜、心內膜或鄰近大動脈膜,所以心臟瓣膜是感染性心內膜炎最常受累的部位。
當患者被診斷為感染性心內膜炎,建議遵醫囑使用硫酸慶大霉素片、氨芐西林膠囊等藥物進行治療,可以起到抗感染的效果,緩解不適癥狀。
如果患者經過藥物治療后,存在心力衰竭、感染無法控制等現象,那么建議選擇主動脈瓣置換術、二尖瓣修復術等手術方式進行治療。患者經過治療以后如果再次出現發熱、寒戰及其他感染征象時,要考慮到感染性心內膜炎復發可能,需及時就診。平時也要注意口腔衛生,進行牙科治療時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有助于減少本病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