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執型人格障礙通常不能徹底治好,只能改善其癥狀。偏執型人格障礙的病因與發病機制非常復雜,目前的有關研究尚未得出明確的結論。有關研究多集中在遺傳學、精神生物學、社會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方面。偏執型人格障礙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常表現為獨往獨來、同伴關系不良、學業差、敏感、古怪的想法、不切實際的幻想等。
由于偏執型人格障礙形成的原因非常復雜,涉及各個方面的因素,如果有任一病因沒有得到糾正,可能都會影響疾病的治療,而且目前臨床上對于這一疾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所以說基本上無法治好。臨床上多采用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的方法進行干預。
心理治療可幫助偏執型人格障礙者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矯正不良習慣。同時減少因不斷與周圍環境的沖突,所帶來的痛苦及傷害。常用的有分析性治療、認知治療及行為治療等。藥物治療往往對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沒有明顯作用,不能改變其人格特征,但可緩解其癥狀,主要應用于對癥治療。如情緒不穩定時,可小劑量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常用的藥物有氟哌啶醇片、利培酮片等。有焦慮表現者可給予少量的苯二氮?類藥物,常用藥物有地西泮片、氯氮?片、氯硝西泮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