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把脈一般能知道肝臟有病變,但單純中醫把脈容易受到氣候、環境、年齡、性別、飲食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不能對肝臟病變作絕對準確的判斷,必須結合癥狀、體征以及問診等情況。中醫把脈是診斷疾病的一種方法,也是臨床上常見的中醫診斷方法。
中醫認為把脈與心臟的活動密切相關,因心主血脈,心臟搏動把血液排入血管,形成脈搏,而血液行于脈中,除心主血脈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由各臟腑協調配合才能正常。肝藏血,主疏泄,以調節循環血量,肝臟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氣主升、主動、主散等生理特性,功能復雜,病變也變化多端。肝臟病變與把脈也有一定的關系,肝臟病變臨床上常出現相兼脈,如弦緊脈常見于寒滯肝脈或肝郁氣滯證,弦數脈多見于肝郁化火或肝膽濕熱等證,弦細脈多見于肝腎陰虛、血虛肝郁。
中醫把脈通常建議選擇清晨,并且被把脈的人群需要盡量保持安靜。選擇清晨的原因,是因為清晨尚未進食及活動,內外環境比較安定,氣血經脈受到的干擾因素比較小,能更加準確地反映肝臟經脈氣血的盛衰以及運行情況,具體情況可以咨詢醫生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