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白塞病可累及唇內側,表現為局部有大小不一的淺表性潰瘍,周圍可帶有紅暈。
此病的發生可能與遺傳、環境因素、病原體感染等因素有關,需遵醫囑用藥治療。
癥狀白塞病可累及唇內側,表現為局部出現大小不一的淺表性潰瘍,形狀呈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潰瘍中央凹陷、發白,表面可覆有灰白色、蒼白色假膜,邊緣紅腫、隆起呈堤狀,周圍可帶有紅暈,邊界模糊。自覺有疼痛不適,張口進食、說話時,疼痛可加重。
白塞病上嘴唇內側有潰瘍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白塞病的發生可能與遺傳、環境因素、病原體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而患者唇內側出現淺表性潰瘍通常屬于疾病首發癥狀,愈合后一般不留瘢痕,但是癥狀可能會反復發作。
治療白塞病患者唇內側出現淺表性潰瘍時,需遵醫囑局部使用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貼片、曲安奈德口腔軟膏等糖皮質激素,以促進潰瘍的愈合。潰瘍部位疼痛明顯時,可局部使用復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膠等外用藥緩解,也可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體抗炎藥緩解。同時患者需遵醫囑使用秋水仙堿片、沙利度胺片以及甲氨蝶呤片、環孢素軟膠囊等口服藥治療。
[1]張學軍,鄭捷.皮膚性病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63-164.
[2]張建中,高興華.皮膚性病學.第1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239-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