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病理性黃疸多指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通常降到低于13-14mg/dL時,可以出院。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指由于膽紅素生成過多、肝臟處理膽紅素能力下降、膽汁排泄障礙等因素導致的體內膽紅素水平升高,常表現為皮膚、黏膜黃染、食欲減退等癥狀。
臨床中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常見由溶血等因素所引起,此時黃疸出現時間相對較早,可能在新生兒出生24小時出現比較高的膽紅素數值,雖然此時膽紅素可能未達到12-13mg/dL,但仍需進行快速干預、治療,否則可能會導致膽紅素數值迅速上升,甚至會通過血-腦屏障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此時需要根據后期膽紅素下降情況、神經系統損傷情況進行對癥治療,當黃疸降到低于13-14mg/dL時,神經系統損傷緩解后,才能出院治療。但如果膽紅素下降后,仍然存在抽搐、嗜睡、角弓反張等核黃疸反應,不能馬上出院,需要繼續治療。此外,部分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屬于母乳性黃疸,當膽紅素數值不超過15mg/dL時,一般可以不進行特殊干預、治療,隨著年齡增大,黃疸值通常會自行下降,隨診觀察即可。
因此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是否可以出院,取決于產生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原因、伴隨癥狀等,需要根據血常規等檢查進行綜合分析后,才能決定是否需要住院、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