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灌注化療是膀胱癌術后輔助治療的一種,主要可引起化學性膀胱炎和血尿,但因其灌注至膀胱,而非注入血管內,一般全身吸收少,不良反應較小,而且多數不良反應可在停止藥物灌注后自行緩解。
膀胱癌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種疾病,為消滅術后殘留腫瘤,預防腫瘤復發或延長腫瘤進展時間,術后需采取膀胱灌注化療。膀胱灌注化療常用藥物包括表柔比星、吡柔比興、絲裂霉素、阿霉素等,膀胱灌注藥物后可引起血尿、化學性膀胱炎、胃腸道反應、發熱、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膀胱灌注藥物導致這些反應出現的原因,主要為灌注藥物對膀胱黏膜的刺激性和細胞毒性作用?;瘜W藥物不僅可殺死腫瘤細胞,還會對正常黏膜上皮細胞產生一定作用,可引起黏膜壞死、化學性膀胱炎,導致出現尿頻、尿急、尿痛,部分患者還可引起急迫性尿失禁、膀胱區疼痛、膀胱黏膜出血,甚至造成膀胱黏膜壞死等。
但上述多數不良反應,在停止膀胱灌注藥物后可自行緩解,所以對人的傷害不是很大。對于緩解不佳者,則需行相應治療,如血尿嚴重者,需留置導尿膀胱沖洗,或進行微創電凝止血治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