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推拿和泰式按摩的區別主要在理論基礎、操作手法、操作順序等方面。但共同點都是由專業人員通過對人體表皮膚、肌肉等施加壓力,以達到保健或治療作用。
1、理論基礎:中式推拿是以中醫傳統理論為基礎的一種外治方法,依據的主要理論有經絡腧穴、氣血理論和筋骨并重理論。中式推拿發展到現代,也融合了一些現代醫學的理論,如脊柱病因學說、激痛點學說等。泰式按摩是融合印度阿育吠陀、瑜伽理論的一種治療和保健方法,又因中泰相鄰,文化交流頻繁,泰式按摩也借鑒了一些中醫理論,如經絡等;
2、操作手法:中式推拿手法繁多,臨床常用的有一指禪推法、滾法、擦法、推法、拿法、按法、拔伸法等21種,另外小兒推拿還有一些特殊手法,如黃蜂入洞、水底撈月、打馬過天河等。泰式按摩手法較簡單,基本手法主要有點法、揉法、推法、劈叩法、踩法和運動關節法6種;
3、操作順序:中式推拿的操作順序一般是自上而下、從前到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并可根據病情適當調整,局部治療則按手法的主次進行。泰式按摩一般從足部開始,結束于頭部;
4、其他:中式推拿除用于整復(如正骨)外,要求手法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較為溫和,而泰式按摩雖也有力度的控制,但是各種按摩中最為激烈的一種。一般中式推拿以穴位和經絡作為操作點或線,而泰式按摩無穴位之說,按摩師利用手指、手臂、肘部、膝部、足部及全身重量按壓、滾揉、伸展、牽拉患者的身體或病變部位,以達到保健和治療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