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一般指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人體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的一種肝臟慢性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傳播途徑通常有母嬰傳播、性接觸傳播、血液及制品傳播、密切接觸傳播等。
1.母嬰傳播: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于乳汁、血液中,所以當懷孕婦女攜帶乙型肝炎病毒時,就可能因分娩導致乙型肝炎病毒通過血液、乳汁等傳染給嬰兒。
2.性接觸傳播: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于精液、陰液中,性接觸傳播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見傳播途徑之一,所以性生活期間沒有保護措施,造成局部黏膜破損,就容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3.血液及制品傳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液中一般含有大量的乙型肝炎病毒,所以如果和該疾病的患者共用剃須刀、剃眉刀,以及被污染的針頭等,都可能出現(xiàn)感染的情況。
4.密切接觸傳播:因為乙型肝炎病毒可能存在于患者的唾液中,如果正常人存在口腔潰瘍,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同使用牙刷、牙杯、牙科器械等,就容易因密切接觸導致唾液攜帶的乙型肝炎病毒進入正常人體內,引發(fā)感染。
此外,乙型病毒性肝炎還存在醫(yī)源性傳播,建議平時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可降低感染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