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的時候如果出現撅屁股、上半身前傾,可能是由于腰椎生理前凸增大、骨盆前傾等生理性原因,或強直性脊柱炎、腰部脊髓神經根受壓等病理性原因造成,可以通過糾正姿態(tài)、支具固定、手術等進行改善。
1、糾正姿態(tài):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在站立位時保持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伸直,雙肩位于骨盆中央,頭顱位于胸廓中央,即標準站姿。另外,在坐位時,不要讓腰椎有后凸或過度前傾的情況,以免會帶來骨盆前傾,從而產生撅屁股、上半身前傾的情況;
2、支具固定:走路時撅屁股和上半身前傾,多數會存在腰椎生理前凸增大、骨盆前傾,骶骨的斜坡腳有所增大,此時可通過矯形的支具,進行相關固定,減少腰椎前凸,骨盆前傾就可得到糾正,使骨盆的前傾角回歸到正常范圍以內;
3、手術:如合并脊柱側彎、腰椎畸形或手術后僵硬等病理情況,可導致走路時撅屁股、上半身前傾,此時需要做半脫位的矯正治療,將脊柱側彎、腰椎畸形等矯正為合理的生理彎曲;
4、其他治療:走路撅屁股上身前傾,可見于強直性脊柱炎,以及腰部脊髓神經根受壓,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人。由于病人臀部及腿部放射性疼痛,會出現在走路時有明顯的撅屁股及上身前傾的情況。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可以選擇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如塞來昔布、雙氯芬酸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人,需要摘除突出的椎間盤,后期可靜滴甘露醇脫水、消腫,促進神經根水腫癥狀消退。
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做彎腰低頭的動作,避免長時間看手機或伏案工作,盡量將背部挺直。睡覺時可采取平躺仰臥睡姿,盡量避免左右側臥,以減少由于髖關節(jié)和骶髂關節(jié)受力不平衡,引起的骨盆前傾加重,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走路撅屁股、上身前傾的狀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