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交于肝經的經脈是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的最后一條支脈,別離于足背之上,由足背分出支脈走入足大趾及次趾的趾縫間,沿第一跖骨(腳掌處骨頭)與第二跖骨間出趾端,穿過指甲出趾背毫毛部,與足厥陰肝經相接。足厥陰肝經的循行起始于足大趾背上毫毛之中,沿足背上走到內側腳踝旁,所以下交于肝經的經脈是足少陽膽經。
足厥陰肝經主治的病候是:腰痛、疝氣(體內器官或器官的一部分離開原有位置)、咽干以及顏面色澤灰黑而無光澤。本經能夠主治肝部疾病,以及胸滿吐瀉、疝氣疼痛、遺尿不禁或小便不通。
足少陽膽經主治的病候是:面色暗淡無光澤、肌膚也無光、口苦、心胸脅肋疼痛,足外側發熱。本經能夠主治骨關節的一些疾病,如胸、脅肋、膝關節、絕骨(穴位名,位于外腳踝上側)、腳踝外側、小指,次指等處疼痛,以及頭痛、偏頭痛、外眼角痛,耳下腫痛,主治瘰疬(俗稱鼠瘡,中醫病證名,指頸淋巴結結核)、惡寒多汗以及瘧疾等病。
若肝經、膽經出現不適癥狀,建議及時前往醫院進行就診,謹遵醫囑治療,切忌私下自行診治,避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