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起了紅疙瘩兩天后成紫色可能是外傷淤血、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管炎、結節性紅斑等因素引起的,建議患者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檢查,通過日常護理、藥物治療的方式進行處理。
1、外傷淤血:皮膚受到外力撞擊或摩擦,可能會出現皮下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紅疙瘩,隨后淤血逐漸被吸收,顏色變為紫色,可能還伴有局部腫脹、疼痛?;颊呖梢栽谑軅缙诶浞?,后期熱敷,同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活血止痛膠囊、云南白藥膠囊、三七傷藥片等藥物。
2、過敏性紫癜:過敏原刺激出現機體免疫反應異常,可能會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滲出形成紫癜,開始為紅疙瘩,之后變紫,可能還會有關節腫痛、腹痛。患者要避免接觸過敏原。藥物治療方面,可按醫囑服用氯雷他定片、馬來酸氯苯那敏片、維生素C片等。
3、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數量減少,凝血功能障礙,皮膚出現出血點,表現為紅疙瘩變紫,可能還會有鼻出血、牙齦出血、乏力等癥狀。此類患者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提升血小板數量,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升血小板膠囊、利可君片、氨肽素片等藥物。
4、血管炎:免疫異常、感染等因素引起血管炎癥,可能會出現血管受損,出現紅疙瘩變紫,常伴有發熱、乏力、關節肌肉疼痛等癥狀?;颊咭⒁庑菹?,避免勞累,同時可遵醫囑使用甲氨蝶呤片、環磷酰胺片、硫唑嘌呤片等藥物。
5、結節性紅斑: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感染、藥物、自身免疫等有關,可能會出現皮膚出現紅色結節,隨后變為紫色,多伴有疼痛、發熱癥狀?;颊咭Ц呋贾瑴p少活動,同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碘化鉀口服液、羥氯喹片、沙利度胺片等藥物。
此外,患者要注意保護皮膚,避免受傷和感染,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助于病情的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