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后,通過轉移患者、降低體溫、使用藥物等方式進行干預,一般能較快恢復。
1、轉移患者:當出現中暑時,應及時將患者轉移至通風良好、溫度相對較低的環境中,這樣有利于患者身體較快恢復。切忌繼續停留于炎熱環境中,以免出現體溫持續升高、體液大量流失等情況。
2、降低體溫:中暑后,患者的體溫通常較高,需要及時為患者降低核心體溫,以免對臟器功能產生影響。此時,可以將患者衣物去除,以促進皮膚散熱,也可以通過冰塊擦拭、冷水浸浴等方式來促進患者體溫盡快恢復正常。
3、使用藥物:如果患者病情較為嚴重,有大量出汗、皮膚灼熱、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癥狀,應及時送患者就診,并遵醫囑使用氯化鈉注射液、氯化鉀注射液等藥物來為患者補充電解質,恢復血容量。此外,患者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熱祛濕顆粒等藥物,以促進病情好轉。
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好防暑工作,盡量不要長時間接受陽光暴曬,并且要及時為身體補充水分。如果出現了頭痛、多汗、乏力等中暑癥狀,患者應引起重視,及時進行干預,以免病情加重,出現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等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