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診斷方法包括血培養、心臟彩超以及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現病史。感染性心內膜炎是心臟內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贅生物形成。全身其他部位感染后,致病微生物可通過血液循環,到達心臟,引起感染,從而導致本病。
一、主要診斷依據:1、血培養陽性:兩次不同時間的血培養培養出同一種微生物,如草綠色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如果發現患者出現發熱伴有心臟雜音、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貧血、動脈栓塞、血尿、心臟手術后持續發熱等,均應做血培養,如果血培養為陽性,多可診斷為感染性心內膜炎;
2、心臟彩超陽性:發現瓣膜存在贅生物或者出現新的膿腫,以及新發的人工瓣膜移位,瓣膜反流等瓣膜的破壞,也考慮可能為感染性心內膜炎。
二、次要診斷依據:1、既往病史:有感染病史,患者體溫持續超過38℃;
2、現病史:患者本身有心臟的易患因素,有基礎的器質性心臟疾病,如先心病、瓣膜病等,或者存在血管栓塞和血管病損現象、脾大、進行性貧血、白細胞增高等癥狀,患感染性心內膜炎幾率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