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酊涂傷口通常會痛,并且疼痛劇烈。
碘酊的主要成分為碘、碘化鉀、乙醇等,為紅棕色的液體,色澤隨濃度增加而變深。碘酊具有氧化破壞病原體原漿蛋白的活性基因,并能夠與蛋白質的氨基結合而使其變性沉淀,因此具有強大的殺菌作用,對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蟲、細菌芽孢等物質都有殺滅作用,是外傷傷口消毒時常使用的藥物,但不能用于皮膚已破損處及眼、口腔、會陰和其他黏膜等處的消毒。
由于碘酊中含有乙醇,因此用碘酊來直接涂擦傷口時,會造成劇烈的疼痛。碘酊對皮膚黏膜可能會有強烈刺激性,如果使用濃度過高的碘酊,可能會導致皮膚起皰、脫皮等情況,因此在使用碘酊后,需要在稍干后,再用酒精進行脫碘。并且,使用碘酊時,需要避開傷口的破損處,在周圍進行消毒殺菌即可。
另外,患者需注意的是,雖然碘酊是許多家庭常備的外用消毒藥,但建議患者不要隨意使用碘酊,需要謹遵醫囑。在使用碘酊時,不要大面積涂抹,以免導致大量碘吸收而出現碘中毒。同時,碘酊不宜與紅汞同時涂用,以免產生碘化汞而腐蝕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