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
一名29歲的男性因四肢出現紅斑風團等癥狀來院就診,后診斷為蕁麻疹,經藥物治療后,患者病情好轉,各項指標均明顯改善,予以帶藥出院。囑咐患者注意休息,飲食清淡且富有營養,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發生不適要及時就診。
【基本信息】性別:男,年齡:29歲
【疾病類型】蕁麻疹
【就診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三級甲等)
【就診時間】2021年5月
【治療方案】予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靜點控制病情,輔以磷酸鋁凝膠口服保胃、氯化鉀口服補鉀、碳酸鈣D3口服補鈣預防激素副作用,頭孢呋辛鈉靜點抗感染,鹽酸奧洛他定片、苯磺貝他斯汀片口服脫敏,復方樟腦乳膏外用止癢。
【治療周期】6天
【治療效果】經過藥物治療后,患者無新發皮疹,周身未見明顯紅斑風團,治療效果良好。
一、初次面診
患者是一位29歲的男性。4天前,患者的四肢無明顯誘因出現大小不等的紅斑風團,伴痛癢,24小時內部分皮疹可消退不留痕跡,后仍有新發紅斑風團。就診于當地診所,予激素肌注(具體不詳),氯雷他定、復方甘草酸苷、撲爾敏口服治療未見明顯好轉,后皮疹加重,漸及頭面頸部、背部、雙手足。1天前出現咽痛、胸部不適,就診于我院門診,門診予富馬酸盧帕他定口服治療,以“蕁麻疹“為診斷收入院?;颊卟砼加邪l熱,溫度最高達37.5攝氏度,可自行退熱,無惡心嘔吐,偶有腹痛、胸部不適,無咳嗽咳痰,飲食睡眠可,小便正常。
了解病史后,我詢問其個人史,患者有吸煙史,長達10年,平均每日20支,有飲酒史,長達5年,平時偶有飲酒,其余無異常發現。
二、治療經過
隨后對患者行一般檢查和??茩z查:面頸部、四肢、手足可見散在大小不等紅斑,部分融合成片,壓之褪色,未見明顯風團,雙手掌及雙足水腫,此為蕁麻疹患者典型的臨床表現,由此可診斷患者所患蕁麻疹。接下來尋找出現蕁麻疹的病因?;颊呷朐汉笸晟蒲R?、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相關化驗檢查,白細胞計數18.510^9/L,中性粒細胞計數16.010^9/L,C-反應蛋白162.7mg/L,均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尿檢結果出現管型紅細胞和過量白細胞、細菌,提示患者的蕁麻疹可能是由于感染導致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215U/L,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86U/L,γ-谷氨酰基轉移酶GGT85U/L,均升高,說明肝臟存在異常,排查蟲卵、巨細胞病毒抗體、EB病毒抗體均為陰性,可能是感染引起。測試的過敏原結果均顯示陰性,其余未見異常。
患者入院后予二級護理,低敏飲食,予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靜點控制病情,輔以磷酸鋁凝膠口服保胃、氯化鉀口服補鉀、碳酸鈣D3口服補鈣預防激素副作用,頭孢呋辛鈉靜點抗感染,鹽酸奧洛他定片、苯磺貝他斯汀片口服脫敏,復方樟腦乳膏外用止癢,因肝功能異常,予患者甘草酸單銨靜點脫敏保肝,完善消化科會診,完善肝膽脾胰超聲未見異常,予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及谷胱甘肽片口服保肝治療。
三、治療效果
治療4天后,復查血尿常規和肝功能檢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299U/L,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34U/L,γ-谷氨?;D移酶GGT103U/L,仍存在異常,應繼續保肝治療,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計數依舊偏高。2天后血尿常規和肝功能異常指標恢復到正常水準?;颊攥F生命體征平穩,一般狀態良好,無新發皮疹,無發熱,周身未見明顯紅斑風團,無其他不適主訴,準許出院回家修養。建議出院后繼續消化科治療。
四、注意事項
出院后避免冷熱刺激,日常生活中留意并尋找可疑病因,避免食用可疑致敏食物或藥物,避免接觸甲醛、香水、動物毛發等可致敏物。保持屋室清潔、通風、被褥晾曬,規律作息,保持心情愉悅。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避免快速的溫度變化,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否則可引起皮損顯著增多,瘙癢劇烈。
五、個人感悟
蕁麻疹的病因非常復雜,常見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劑、吸入物、感染、藥物、機械刺激、冷熱、日光、昆蟲叮咬、內分泌改變、遺傳等。本例患者常見過敏源檢查試驗均為陰性,但感染指標均為異常,可能是其他罕見過敏源引起的蕁麻疹,也可能是由于感染導致的蕁麻疹。
一般而言,蕁麻疹的診斷并不復雜,更難的是確定導致蕁麻疹發生的致敏原,只要找到致敏原并及時治療,通常預后良好。蕁麻疹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風團伴瘙癢及血管性水腫。有明確致病原因者,去除病因即可預防蕁麻疹發作,慢性蕁麻疹患者應該規律使用藥物治療控制和預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