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
患者于就診前5天體溫略有升高,同時還伴有咳嗽、怕冷、怕風,自覺周身無力、肌肉疼痛,患者比較擔心,遂來我院就診。給予患者完善相關檢查后,診斷為風寒束肺證,隨即給予患者中藥湯劑口服治療。經治療后,患者病情穩定,不適癥狀基本消失。
【基本信息】男、35歲
【疾病類型】風寒束肺證
【就診醫院】大慶市中醫醫院
【就診時間】2021年10月
【治療方案】中藥治療(麻黃、芍藥、細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桔梗、沙參)
【治療周期】門診治療10天
【治療效果】患者病情好轉,不適癥狀基本消失
一、初次面診
患者是一位35歲的男性,初來門診時精神疲憊,體溫略有升高,同時還伴有咳嗽、怕冷、怕風,自覺周身無力、肌肉疼痛。癥狀已經持續5天,期間患者自行服用羅紅霉素軟膠囊、感冒止咳膠囊,癥狀未有改善,患者比較擔心,遂來我院門診就診。
給予患者查體,見舌淡、苔薄、脈浮。然后給予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查,見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說明患者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查體及輔助檢查結果,診斷為風寒束肺證。
二、治療經過
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病情,患者現在處于風寒束肺階段,肺受侵襲,風寒外感,所以會出現發熱、咳嗽、乏力、肌肉疼痛的癥狀,建議進行藥物治療,患者及家屬表示同意。遂給予患者開具麻黃、芍藥、細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等藥材以水煎服,可以起到辛溫解表,解表散寒,溫肺化飲的功效。然后叮囑患者熱服湯藥,服用后注意保暖,可蓋著被子,微微出汗,意在祛風散寒。中藥治療5天后,患者不適癥狀緩解,自覺略有口干,于是原方加桔梗、沙參,去麻黃,再鞏固治療5天。
三、治療效果
經過中藥調理后,患者咳嗽、發熱癥狀基本消失,提示為對癥治療。服藥治療5天后,患者自訴趁熱服藥,服藥后蓋著被子,周身有微微汗出,汗出后自覺肌肉疼痛明顯緩解,體溫回歸正常水平,不再發熱,體力也有所恢復,但自覺略有口干。于是在原方湯劑上進行加減調整,以期生津,并囑患者多喝熱水,避免寒冷刺激。再次服藥5天患者門診復診,自述口干癥狀消失,無其他不適。
四、注意事項
看到患者經治療后不適癥狀逐漸緩解,我由衷地為患者感到開心,同時告知患者像風寒束肺證這類的中醫外感病癥,要注意及早就醫,進行針對性治療,不可自行服藥,以免延誤病情。治療期間應注意保暖,服用湯劑后可有出汗表現,不可貪涼,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停藥后,若有發熱、咳嗽、乏力等不適,應及時來院復診。在飲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補充足夠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物質。
五、個人感悟
本病例患者的風寒束肺證是由于外感風寒所致,該病初期癥狀明顯,一般可以頭疼、暈沉、周身不舒服等癥狀為初始表現。一旦出現上述不適,應及時就醫,不可自行應用藥物治療,以免掩蓋病情,致使病情加重。在風寒束肺證初期若能及時發汗解表,或可將風寒邪氣驅除體表,抑制病情進一步發展,改善臨床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