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按摩陰陵泉進行排濕時,可能出現不適減輕、出汗增多、小便增多等反應。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其在人體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處。
1、不適減輕: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具有黏膩、停滯、彌漫等性質,體內含有濕邪的患者,可能出現食欲低下、腹脹、腹瀉或消化不良、口腔黏膩、肢體困重、耐力下降等癥狀,對陰陵泉進行艾灸或針刺后,可以通過陰陵泉健脾利濕的作用,將體內濕邪排出,患者的不適癥狀便可以得到緩解,如食欲恢復、耐力恢復等。
2、出汗增多:通過刺激陰陵泉進行排濕時,人體內的濕氣可以通過腠理排出,表現為出汗較多。
3、小便增多:患者刺激陰陵泉后,能夠促進脾氣健運,使濕氣經水道排出,患者可能出現小便增多的情況。
除上述表現外,對于體內濕氣較嚴重的患者,在對陰陵泉進行刺激后濕邪從皮膚排出,局部可能出現水泡、瘙癢等情況,此外,部分患者體內濕氣較重,引起體內經絡不通,刺激陰陵泉后皮膚可能出現斑塊。體內濕氣較重的患者,不可隨意選用陰陵泉或其他穴位進行排濕治療,建議患者先到醫院中醫科就診,完善望、聞、問、切四診后,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