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即發熱,罹患手足口病的患兒在出現皮疹后不一定還會伴有發熱癥狀,發病后可以根據醫生建議采取物理降溫或服用鎮咳類藥物等措施進行處理。
該病與腸道病毒感染有關,潛伏期一般為2-5天,多見于5歲以下的孩子。發病初期一般會伴隨低熱、咳嗽、腹痛等異常癥狀,之后可能會伴有口腔、四肢皮疹、水皰等現象,有時還會因為口腔內的水皰破潰出現疼痛,干擾進食。
若患兒的病情較輕,上述癥狀一般不是很明顯,通過多喝溫水、額頭放置冰袋等方式即可降溫,可能不會發生反復發熱現象,此時皮疹出現后可能不會再次發生上述癥狀。
部分病情較重的患兒,自身的溫度較高,可能需要配合醫生口服非甾體抗炎類藥物進行退熱,病情變化較為迅速,容易出現反復發熱癥狀,此時罹患手足口病的患兒可能會在長皮疹后再次出現發熱癥狀,還可能會伴有頭痛、精神不振等現象。
若患兒伴隨明顯頭部或腹部等處異常癥狀,可以前往小兒感染內科進行腦脊液、C-反應蛋白等檢測了解疾病進展。日常應開窗通風,多休息,保持患處皮膚清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