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是一種常見的食物,也可入藥,對腸道傳染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腸道傳染病包括細菌引起的細菌性痢疾、傷寒、副傷寒等,阿米巴原蟲引起的阿米巴痢疾,以及相關病毒引起的輪狀病毒感染等,臨床表現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大蒜入藥后味辛、性溫,歸脾、胃、肺、大腸經,具有解毒消腫、殺蟲、殺菌、止痢、行氣消滯、暖胃健脾等功效,所以適量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腸道傳染病。
大蒜可以抗菌、殺蟲,是因為其中含有蒜氨酸和蒜堿酶兩種成分,在蒜堿酶的作用下,蒜氨酸會被分解,生成有揮發(fā)性、無色、油狀的大蒜素,有很強的殺菌力,進入人體時能與細菌中的胱氨酸反應,生成結晶狀性沉淀,從而破壞細菌的代謝,影響其繁殖和生長,達到抗菌的目的。并且大蒜本身帶有刺激性味道,比較刺鼻,所以進入人體后也可以幫助驅趕病蟲。
但是單獨使用大蒜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效果可能有效,如果發(fā)病,患者還是要遵醫(yī)囑積極對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比如志賀菌感染引起的細菌性痢疾,患者可以遵醫(yī)囑服用腸炎寧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藥物進行治療,有助于炎癥消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