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脾臟大小測量的三條經(jīng)線分別為甲乙線、甲丙線和丁戊線。專業(yè)人員叩診正常人脾臟時,其濁音區(qū)位于左側(cè)腋中線第9肋與第11肋之間,約4-7cm,前方不超過腋前線。
通常測量描述脾臟的大小,以厘米為單位。第I線又稱甲乙線,指左鎖骨中線與左肋緣交點至脾下緣的距離,脾臟輕中度腫大時,只作第I線測量。第Ⅱ線又稱甲丙線,指左鎖骨中線與左肋緣交點至脾臟最遠點的距離,一般應大于第I線。第Ⅲ線又稱丁戊線,指的是脾右緣與前正中線的距離,如果超過正中線,脾右緣至正中線的最大距離以“+”表示,如果未超過正中線,脾右緣與正中線的最短距離以“-”表示。
在臨床上,脾輕度腫大指脾緣不超過肋下2cm,常見與急性感染、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結(jié)締組織病等疾病有關。脾中度腫大指脾緣超過肋下2cm,但在臍水平線以上,常見與慢性溶血性貧血、肝硬化、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疾病有關。脾高度腫大指脾緣超過臍水平線以下或超過前正中線,也稱巨脾,常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瘧疾等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