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并沒有藥品的14個劑型這種說法,一般常見的藥品劑型包括注射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體劑型、顆粒劑、軟膏劑等。
1、注射劑:包括無菌或滅菌的溶液、水針劑、油針劑及粉針劑等;
2、片劑:一般包括普通壓制片、糖衣片、泡騰片、咀嚼片、多層片、植入片、緩釋片、控釋片等。片劑劑量準確,質量穩定,服用方便,而且成本低廉。對緩釋片及控釋片,服藥時應將整片藥吞下,一旦被嚼碎,就起不到特定的作用;
3、膠囊劑:可分為硬膠囊劑、軟膠囊劑和腸溶膠囊劑等,一般供口服用。膠囊劑可掩蓋藥物不良氣味,提高藥物的穩定性,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因此,膠囊劑應整個服用,不可研磨服用;
4、口服液體劑型:包括溶液劑、糖漿劑、乳劑、混懸劑等。液體劑型的劑量容易掌握和調整,特別適用于嬰幼兒和老年患者,而且藥物分散度大,吸收迅速完全,奏效快,但液體劑型易霉變,不方便攜帶;
5、顆粒劑:又稱沖劑,分為可溶性顆粒劑、混懸型顆粒劑和泡騰型顆粒劑。顆粒劑是近年發展較快的一種劑型,比較受兒童歡迎;
6、軟膏劑:包括油脂性基質軟膏、乳劑基質軟膏和水溶性基質軟膏。主要用于皮膚、黏膜表面,具有抗皮膚感染、保護創面、潤膚、隔絕空氣、軟化痂皮、刺激肉芽生長等作用。某些軟膏劑中的藥物經皮膚吸收后,亦可產生全身治療作用,如硝酸甘油軟膏;
7、栓劑:包括直腸用、陰道用、尿道用栓等。栓劑可起到較好的局部藥效作用,并且適宜于不能或不愿口服用藥的患者,如昏迷者與幼兒;
8、氣霧劑:可在呼吸道、皮膚或其他腔道起局部或全身作用,作用迅速且劑量少,副作用小,常見于霧化吸入;
9、中藥藥劑:常用劑型有湯劑、散劑、丸劑、膏劑、栓劑、洗劑、丹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