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肛門墜脹感,可能是激素變化、子宮壓迫、先兆流產跡象、痔瘡、盆腔炎癥等原因引起的,建議及時就醫并遵醫囑治療。
1.激素變化:妊娠后,女性體內激素水平大幅改變,孕激素升高使平滑肌松弛,包括胃腸道平滑肌。這會導致腸道蠕動減慢,糞便在直腸內積聚,產生肛門墜脹感。一般無需用藥,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來緩解,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麥面包等,促進腸道蠕動,養成定時排便習慣,避免久坐,適當活動,通常隨著孕期進展,身體適應激素變化后,癥狀會減輕。
2.子宮壓迫:孕早期子宮開始增大,雖增大程度相對孕中晚期不明顯,但仍可對周圍組織產生壓迫,尤其是緊鄰的直腸,受壓后出現肛門墜脹感。孕婦要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休息時可采取側臥位,減輕子宮對直腸的壓迫。若墜脹感較重,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可用的痔瘡膏,如復方角菜酸酯乳膏,其能在直腸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減輕局部不適;復方角菜酸酯栓,可有效保護直腸黏膜,緩解墜脹;或遵醫囑進行溫水坐浴,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癥狀。
3.先兆流產跡象:若肛門墜脹感伴有陰道少量出血、下腹隱痛,可能是先兆流產。胚胎著床不穩,子宮收縮,刺激周圍組織,引發墜脹感。需立即臥床休息,減少活動,盡快就醫,查血hCG、孕酮及超聲檢查。若確診為先兆流產且有生育意愿,可服用黃體酮軟膠囊,補充孕激素,穩定胚胎;維生素E軟膠囊,抗氧化,保護胚胎細胞;保胎靈片,補腎、固沖、安胎,用藥謹遵醫囑。
4.痔瘡:孕期腹壓增加,加上激素影響,靜脈回流受阻,易誘發痔瘡或使原有痔瘡加重,痔瘡脫出、腫脹時會引起肛門墜脹。孕婦要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可外用孕痔安痔瘡膏,其是專為孕婦研制,安全有效;配合高錳酸鉀外用片坐浴,殺菌消炎,減輕痔瘡癥狀;多做提肛運動,增強肛門括約肌力量,促進靜脈回流,緩解墜脹。
5.盆腔炎癥:孕前若患有盆腔炎未徹底治愈,孕早期身體抵抗力下降,炎癥復發,盆腔充血、粘連,刺激直腸,導致肛門墜脹,常伴有下腹疼痛、發熱、白帶異常等。需就醫,在醫生權衡利弊下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鈉,對革蘭氏陰性菌抗菌力強,且對胎兒相對安全;頭孢唑林鈉,廣譜抗菌;配合婦科千金片,清熱除濕、益氣化瘀,消除盆腔炎癥,減輕墜脹,用藥謹遵醫囑。
使用上述藥物時要謹遵醫囑。日常生活中孕期注意保持肛周清潔,便后用溫水清洗;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適度運動,如散步等;規律作息,不熬夜;定期產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