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是中醫學上的疾病概念,常指出現口渴、多飲、多尿或尿有甜味為特征的疾病,一般是由于體內陰液不足或失調導致的。基本病機為陰虛燥熱,可能是飲食不節、情志失調、體虛勞損等因素所致,治療原則以滋陰降火、清熱利尿為主。
陰虛燥熱是指體內陰液生成不足或消耗過度,導致人體陽氣相對亢盛,造成體內陰陽失衡,陰虛的情況下,虛熱上升,導致口渴、多尿等癥狀。陰虛燥熱多是飲食不節、情志失調、體虛勞損等引起的,由于喜食肥甘厚味,損傷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失職,痰濕內生積熱,化燥傷津,發為消渴。如果長期出現精神緊張、暴躁、驚恐等情況,憂思過度,氣機郁結,郁久化火,消灼肺胃陰津,也可能會表現為消渴。此外,如果先天稟賦不足,五臟奇偶為柔弱,也容易引起素體陰虛,如果出現房事不節、勞欲過度等情況,損耗陰精,虛火內生,致腎虛與肺燥、胃熱同現,從而出現消渴的情況。
對于陰虛燥熱引起的消渴,治療原則宜以滋陰降火、清熱利尿為主。重點是滋養陰液,調節陰陽平衡,常用的中藥有生地黃、玄參、天花粉等。還可以通過清熱解毒、利尿的藥物,減輕口渴和多尿癥狀,比如車前草、黃芩、絲瓜絡等。日常也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攝入含水量較高的食物,如瓜果、蔬菜等。調整作息時間,避免過度疲勞,適度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