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起來身上被咬很多包一般是蚊子、跳蚤、螨蟲、臭蟲、隱翅蟲等蟲咬的。
1、蚊子:蚊子叮咬比較常見,其口器刺入皮膚吸食血液,唾液進入人體引發過敏反應。包通常是孤立的小紅丘疹,中央可能有小瘀點,瘙癢程度因人而異。蚊子在夜間活躍,喜歡在溫暖、潮濕且有人類氣味的地方活動。一般在夏季或溫暖潮濕的環境中,人們容易被蚊子叮咬。
2、跳蚤:跳蚤體型小但跳躍能力強,其通常寄生在寵物或老鼠身上,也會跳到人身上。跳蚤叮咬的包常成群出現,呈線狀或簇狀排列,瘙癢感很強烈。跳蚤咬后可能會在皮膚上留下黑色的小顆粒,那是跳蚤的排泄物。如果家中有寵物且未做好驅蟲工作,或者居住環境不太衛生,就容易被跳蚤叮咬。
3、螨蟲:螨蟲是一種微小的寄生蟲,其在被褥、床墊、沙發等地方大量存在。螨蟲叮咬后會出現比較密集的小丘疹或丘皰疹,像小顆粒一樣,瘙癢程度不同。當皮膚長時間接觸被螨蟲污染的物品,如久未晾曬的被褥,就可能被螨蟲叮咬,特別是在皮膚褶皺處或者經常接觸織物的部位更容易出現。
4、臭蟲:臭蟲主要藏在床的縫隙、家具的角落等暗處,其在夜間出來吸食人血,叮咬后的包通常較大,紅腫明顯,瘙癢難忍,而且可能會持續數天。臭蟲叮咬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身體和床接觸的部位,如腰部、背部、臀部等。如果居住環境潮濕、衛生條件差,或者經常更換居住場所,可能會遭遇臭蟲。
5、隱翅蟲:隱翅蟲的體液具有腐蝕性。當其停留在人體皮膚上被拍打后,體液接觸皮膚會引起灼傷樣反應,出現條索狀或片狀紅斑、水皰,伴有疼痛和瘙癢。隱翅蟲喜歡在潮濕的地方活動,夜間可能會被燈光吸引飛到人身上。
如果身上被咬的包出現嚴重的紅腫、疼痛、發熱、頭暈等癥狀,或者持續不消退,甚至出現感染的跡象,如化膿等,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癥狀和具體情況進行診斷,可能會開一些止癢、消腫的藥物,如外用的爐甘石洗劑、糖皮質激素藥膏,或者口服抗組胺藥等,患者要嚴格遵醫囑使用。同時,要注意清潔居住環境,定期更換和清洗床上用品,對寵物進行驅蟲,盡量避免去衛生條件差的地方,防止再次被蟲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