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磁共振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檢查,主要可以檢查頸椎是否出現了退變,包括頸椎間盤、椎管、韌帶、神經、頸髓,也可以檢查椎動脈血管或者局部有無炎癥,還可以明確腫瘤的大小、位置等。
1、頸椎退變:當出現頸椎退變時,可以通過頸椎磁共振觀察到頸椎間盤突出的部位、節段以及嚴重程度,可以觀察到局部黃韌帶是否有肥厚,關節突關節是否有增生的情況,以及椎管的狹窄程度。頸椎退變的患者,可以通過頸椎磁共振清晰地判斷病變范圍,頸椎間盤突出比較大時,還可以觀察到局部的神經根、頸髓壓迫程度,可以明確是一側壓迫還是兩側壓迫。如果頸髓信號存在異常,說明局部有水腫、出血等表現,也可以通過核磁共振顯示出來;
2、椎動脈血管:可以檢查有無發生畸形、狹窄、堵塞,多用于椎動脈型頸椎病,以及伴有頭暈患者的檢查,能夠較清晰的進行明確;
3、局部炎癥:局部出現炎癥的情況時,頸椎磁共振上會顯示有高信號出現;
4、腫瘤:如頸椎椎體腫瘤以及椎管內腫瘤,在頸椎磁共振上都可以清晰觀察到腫瘤的范圍、大小、位置以及毗鄰關系等。通過增強磁共振,也可以進一步觀察腫瘤的具體范圍,與周圍結構是否有清晰的包膜或者邊界。
對于有頸椎病的患者來說,建議進行頸磁共振檢查,可以及時明確病因,并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在進行脊柱外科手術前,如果出現頸椎退變、炎癥、腫瘤,甚至是外傷骨折的病人,通常都需要進行磁共振檢查,進一步明確病變范圍以及手術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