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一般是科學的。
中醫是研究人體的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診斷、治療,以及對人體健康和生命本質的研究,是在長期與疾病抗爭中積累起來的一門科學,既有自己的理論,又有豐富的臨床實踐,是一種客觀的科學治療學科。
中醫以陰陽、五行八卦、分支、二十四節氣為基本理論基礎,運用五行的特點,總結人體的結構、機能、五行與五臟,局部與整體、人與環境之間的聯系,闡釋了疾病的產生與發展,揭示了自然界五運六氣的規律,在悠久的發展歷程中,已發展出一套有別于西醫的理論體系。
并且中醫中的陰陽屬于辯證唯物主義,是支撐哲學的基本概念,其對立制約、消長平衡、相互轉化等都是哲學范疇;五行是機械唯物主義,亦屬哲學。所以中醫以人體為對象,也是自然科學的一部分,來自大自然,應用于人體,講究和諧統一。
除了診治疾病,中醫理念是普通人群養生的基礎,日常泡腳、針灸、艾灸、拔罐、貼敷等方式,都有助于人體抵抗外界邪氣的入侵,預防各類疾病的發生。不過中醫的很多外治法需要由專業的醫生進行操作,以免對身體造成損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