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陰道病一般不存在最常見病原體的說法,常見的有加德納菌、動彎桿菌、普雷沃菌等,建議患者積極到醫院進行治療。
細菌性陰道病是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所致的一種混合感染,是育齡期女性常出現的一種疾病,該病是多種致病菌共同作用的結果。陰道內的菌群大多數是乳酸桿菌,可以通過產生乳酸維持陰道內的酸性環境,并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過度生長,保持正常菌群平衡。
但是當乳酸桿菌減少,陰道微環境失衡時,加德納菌、動彎桿菌、普雷沃菌等病菌可能會大量繁殖,進而誘發細菌性陰道病。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狀,有魚腥味。此時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鹽酸克林霉素膠囊、奧硝唑陰道泡騰片等藥物進行治療,恢復正常的菌群環境。
建議患者在平時保持外陰干燥清潔,避免使用肥皂等堿性物質擦洗外陰,避免陰道沖洗。在治療期間應該避免性生活,以免影響疾病的恢復。為了降低出現細菌性陰道病的概率,建議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上完廁所后,應從外陰往肛門方向擦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