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
56歲耿女士一年前因外陰瘙癢在當地診所就診,給予了陰道炎的對癥治療,治療效果不佳,于入院前一日突然發現外陰有一包塊,無其他不適癥狀,遂來我院就診,入院后完善了婦檢、超聲等檢查,綜合診斷為外陰鱗狀細胞癌,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后遂選擇根治性外陰切除術 ? ?雙側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手術治療,手術過程順利,患者術后恢復良好,手術傷口恢復較好,無異常滲出。
【基本信息】女、56歲
【疾病類型】外陰鱗狀細胞癌
【就診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就診時間】2021年2月
【治療方案】根治性外陰切除術 ? ?雙側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
【治療周期】住院15天,術后兩個月復查
【治療效果】手術順利,手術傷口愈合良好,患者身體狀況逐漸恢復,身體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外陰鱗狀細胞癌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一、初次面診
大家對于婦科的惡性腫瘤,聽到過最多的估計就是宮頸癌了,再加上近幾年來大家開始重視HPV疫苗的接種,以及宮頸癌的篩查。今天我要講的這個惡性腫瘤也與HPV病毒的感染有關,它就是外陰癌。
今年56歲的耿大姐,在就診的前一天發現外陰有一個包塊來就診的。在婦科檢查時,耿大姐外陰發育正常,已婚產式,于陰阜部可見一約322cm質硬腫塊,邊界不清,可見潰瘍,滲液,無觸痛,大小陰唇無異常,尿道口清晰,陰道通暢,無贅生物,陰道壁無增厚,宮頸萎縮,表面光滑,子宮前位,小于正常,雙側附件區未見異常。經過初步檢查后,我以“外陰腫瘤”收入院。
二、治療經過
我了解了大姐既往的病史,以及月經情況等,得知耿大姐目前已經絕經17年了,絕經后無陰道流血及流液,既往月經規律,周期30天,經期3天,月經量少,偶有痛經。耿大姐既往身體健康,沒有慢性疾病和傳染病史。一年前因為外陰瘙癢曾就診于當地衛生所,按陰道炎給予治療,但效果并不好。并且自發病以來,除了觸及有包塊,并沒有其他異常。于是完善了相關檢查,發現婦科彩超:子宮前位,大小正常,肌層回聲均勻,內膜厚約0.4cm,雙側附件區未見異常。外陰腫瘤組織活檢結果出來后,提示角化型鱗狀細胞癌。其他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胸部CT、盆腔MRI都未見異常。我初步診斷為“外陰癌”。
我將治療方案與患者溝通后,患者聽到外陰清除術,有些不能接受,但面對癌癥帶來的生命危險,幾經思慮,最后決定接受該治療方案。接著完善術前檢查,排除手術禁忌癥,完成術前準備后,擇日在硬腰聯合麻醉下行根治性外陰切除術?雙側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術后為了防止切口愈合不良,皮下放置負壓引流管,待沒有滲液時拔除。
三、治療效果
耿大姐的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術后常規病理:外陰鱗狀細胞癌,角化型,潰瘍型,腫物面積2*2cm,浸達肌層,周圍伴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未見神經脈管侵犯,四周切緣及底切緣未見癌,左右腹股溝淋巴結未見轉移癌。
住院15天手術切口愈合良好,身體狀態狀態恢復較好,囑咐其術后注意事項,與家屬溝通后,家屬表示愿意回家調養,完善相關檢查后,身體指標恢復正常,準予出院。
四、注意事項
由于外陰癌手術要把部分尿道被切除掉,所有每天需要做陰部清洗,導管應固定在中間位置以保持血液運輸,以防止殘端壞死。
在后期外陰癌的情況下,同時進行盆腔器官切除術后,會陰敷料需要經常更換。 48小時后,取出填充會陰的紗布,然后每日用鹽水沖洗清潔敷料1次,會陰傷口一般要求為1 - 5個月愈合。
腹股溝傷口的并發癥主要是傷口裂開,感染和壞死,引起切口愈合延遲。因此,外陰癌患者術后,需要對傷口特別護理,隨時觀察傷口是否出血,滲出物或敷料是否潮濕。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及時告訴醫生和護士更換敷料。
五、個人感悟
外惡性腫瘤占女性生殖道原發惡性腫瘤的3-5%外陰鱗狀細胞癌占外陰全部惡性腫瘤的80-90%,主要發生于絕經后女性,年輕女性發病率有升高趨勢,40-60%的外陰癌與HPV病毒感染有關,其中16型感染超過50%。常見的癥狀是外陰瘙癢,局部腫塊或潰瘍,合并感染或較晚期癌可出現潰瘍,滲液和出血,組織學檢查是確診的唯一方法。
治療方法1:手術治療,對于I期到II期的外陰癌患者應采取廣泛性外陰切除術?左右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術后輔助化療。晚期病人可姑息放療,但是,病人一般不能承受外陰的疼痛。化療對外陰癌也有一定療效。術后應定期隨訪,外陰癌的預后與分期有關,以淋巴結轉移最為密切。
本文患者一年前就因瘙癢就診,但當時給予的治療效果并不好,如今診斷為患外陰癌,建議女性朋友要平常進行自檢,出現異常體征時要及時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