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偏低通常是因貧血導致的,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于正常范圍下限,不能運輸足夠的氧至組織而產生的綜合征。較為常見的貧血類型包括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1、缺鐵性貧血:是因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鐵耗盡,繼之紅細胞內鐵缺乏引起的,常見癥狀為乏力、易倦、頭暈、頭痛等。治療上可以補充鐵劑如琥珀酸亞鐵等。平時飲食上也可以多食用含鐵豐富食物,如豬肝、菠菜、瘦豬肉等,有利于貧血的恢復;
2、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不同病因和機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常導致感染、出血等癥狀,治療上常使用雄激素、促造血因子進行治療,必要時可行造血干細胞移植。非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多數可以治愈,但有小部分患者預后較差;
3、巨幼細胞貧血:因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或某些影響核苷酸代謝的藥物導致細胞核脫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礙所致的貧血,患者常出現口腔黏膜、舌乳頭萎縮,也可伴有惡心、腹脹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通過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