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RPR是指梅毒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臨床用于梅毒的篩查、診斷及評估梅毒治療療效,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體內梅毒感染的狀態、嚴重程度。
梅毒RPR的滴度水平越高,通常提示體內的梅毒螺旋體的含量越高。如果有效治療后RPR的滴度水平下降,認為治療有效。如果RPR的滴度水平轉陰,大部分可以認為是臨床治愈的狀態。另外,梅毒RPR檢測項目的結果一定要同時結合梅毒特異性血清抗原檢查試驗綜合判斷。只有當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試驗TPPA或TPHA陽性,同時梅毒RPR陽性,才能認為患者存在梅毒的感染。如果TPPA或TPHA陰性,而單純的梅毒RPR陽性,這種情況認為是RPR檢測的假陽性。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性接觸、母嬰傳播和血液傳播。一期梅毒主要表現為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結炎,二期梅毒出現皮膚黏膜及系統性損害,可見梅毒疹、扁平濕疣、梅毒性脫發等癥狀,三期梅毒可出現梅毒性樹膠腫、結節性梅毒疹、骨梅毒、眼梅毒等臨床表現,治療可用芐星青霉素、普魯卡因青霉素、頭孢曲松鈉、多西環素等藥物。
梅毒應及早、足量、規則治療,盡可能避免心血管梅毒、神經梅毒及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性伴侶需同時接受治療,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避免再感染及引起他人感染。治療后應定期隨訪,進行體格檢查、血清學檢查及影像學檢查,以考察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