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主要由心肌構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個腔,能推動血液循環,將血液運往全身各個器官。若要檢查心臟是否出現問題,可以做心電圖、心肌酶檢查、冠狀動脈CT、磁共振成像、血常規檢查等項目。
1、心電圖:心電圖是針對受檢者心臟電活動進行的檢查,能了解受檢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臟擴大等心電圖特征,從而做出診斷。
2、心肌酶檢查:心肌酶主要存在心肌細胞中,若心肌細胞受損,心肌酶會進入血液。因此,檢查血液中的心肌酶水平能幫助判斷受檢者是否存在心肌損傷,從而幫助診斷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
3、冠狀動脈CT:冠狀動脈主要是為心臟提供血液。進行冠狀動脈CT檢查,能評價冠狀動脈血管的走行,了解冠狀動脈的病變程度和范圍,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評價左心功能。
4、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是一種影像學檢查方法,能在圖像上顯示心臟的結構,了解心臟是否出現病變,以及病變的部位和嚴重程度。
5、血常規檢查:血常規檢查主要是用血液分析儀計數每升血液中血細胞的數量,測定血細胞的體積或某些生物學特性等,從而判斷血細胞和其他血液成分的質與量有無異常。血常規檢查可以了解受檢者是否存在感染、是否患有血液疾病等,也能輔助診斷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了解心臟的情況。
若平時出現胸悶、胸痛、心悸等癥狀,則有可能是心臟發生病變,可以及時前往醫院,積極配合醫生進行上述檢查,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