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尚未統計到底吃多少檳榔會得口腔癌,但是長時間吃檳榔一般會增加得口腔癌的風險。
口腔癌是發生于口腔黏膜組織的惡性腫瘤,是一種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目前尚未完全明確口腔癌的病因,但是長時間吸煙、吃檳榔、口腔衛生差等因素均會增加得口腔癌的風險。
檳榔為棕櫚科檳榔屬植物,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認定為1類致癌物,被多數國家認定為毒品。根據醫學研究,由于檳榔果中的檳榔素和檳榔堿具有潛在的致癌性,如果長時間吃檳榔,容易出現口腔潰瘍、牙齦退變、黏膜下纖維化等情況,進而導致口腔癌變。醫學界認為咀嚼檳榔令口腔癌的風險上升8.4-9.9倍,并且認為檳榔的部分成分可能會損害味覺神經,影響消化功能,導致患者出現胃黏膜發炎、穿孔等情況。
患者如果由于長時間吃檳榔患上了口腔癌,口腔黏膜上常會出現白色或其他顏色的斑點,并且出現陣發性或者持續性的疼痛,隨著腫瘤的發展,患者還可能會出現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情況。
口腔癌患者一般可以通過病灶切除術、頸淋巴清掃術、舌骨上頸淋巴清掃術等方式進行治療。平時應注意口腔衛生,早晚按時刷牙,飯后漱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