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后跟側面長水泡可能是摩擦水皰、汗皰疹、足癬、接觸性皮炎、濕疹等因素所致。建議患者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日常護理、藥物治療的方式進行處理。
1、摩擦水皰:多因鞋子不合腳、長時間行走或運動,導致腳后跟側面皮膚反復受到摩擦。皮膚的表皮與真皮層分離,組織液滲出形成水皰,常伴有局部疼痛、紅腫等癥狀?;颊咝铚p少摩擦,更換合適的鞋子,水皰較小可自行吸收,若較大則可在醫生指導下用消毒針挑破,局部涂抹碘伏消毒預防感染。
2、汗皰疹: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精神因素、局部過敏、感染等有關。在腳后跟側面等部位出現深在性小水皰,呈對稱性分布,瘙癢劇烈,水皰干涸后可出現脫皮現象,還可能伴有燒灼感?;颊呖稍卺t生指導下外用曲安奈德尿素乳膏、他克莫司軟膏、爐甘石洗劑等藥物進行治療,同時要保持足部干爽。
3、足癬: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如紅色毛癬菌等。真菌在足部皮膚定植繁殖,侵犯腳后跟側面皮膚時,可破壞皮膚角質層,引發炎癥反應,形成水皰,水皰壁厚且不易破,瘙癢明顯,還可伴有脫皮、浸漬糜爛等癥狀?;颊呖稍卺t生指導下外用鹽酸特比萘芬乳膏、聯苯芐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癥狀嚴重時需口服伊曲康唑膠囊、鹽酸特比萘芬片、氟康唑片等藥物。
4、接觸性皮炎:若腳后跟側面接觸到某些刺激性物質,如某些新襪子的材質、清潔劑等,或接觸到過敏原,如某些皮革、橡膠等,會引發接觸性皮炎。接觸部位會迅速出現紅斑、水皰,邊界清晰,有瘙癢、灼熱感等癥狀?;颊咭苊庠俅谓佑|致敏物,并在醫生指導下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鹵米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藥物,同時可口服氯雷他定片、鹽酸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抗組胺藥物進行抗過敏治療。
5、濕疹:內在的遺傳、免疫異常,外在的環境因素、過敏原刺激等都可能誘發濕疹。發生在腳后跟側面時,表現為紅斑基礎上的密集水皰,瘙癢難耐,搔抓后水皰易破裂,出現滲出、結痂,病情常反復?;颊咝柙卺t生指導下服用馬來酸氯苯那敏片、地氯雷他定片、鹽酸左西替利嗪片等抗組胺藥物,同時外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氧化鋅軟膏、復方黃柏液涂劑等藥物進行治療。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潔干燥,勤換鞋襪,選擇透氣性好的鞋子和棉質襪子。避免搔抓足部水皰,防止感染。飲食上,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鮮等易過敏食物的攝入。若有足部多汗情況,可適當使用止汗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