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牙齦癌可累及面部,表現為局部皮膚破潰、糜爛,逐漸形成表面覆有膿性分泌物的潰瘍。
該病的發生可能與口腔衛生不良、不良修復體等有關,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手術治療。
癥狀牙齦癌可發生在面部,表現為局部皮膚破潰、糜爛,可逐漸形成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的潰瘍,表面易化膿,并覆有黃白色、污灰色膿性分泌物。潰瘍周圍發紅、腫脹,中央凹陷、邊緣隆起,與周圍皮膚的邊界模糊,隨著疾病的發展,潰瘍可逐漸擴大、加深,自覺有疼痛不適。
牙齦癌下頜破潰化膿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牙齦癌的發生可能與口腔衛生不良、不良修復體或義齒修復,以及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這些致病因素可導致牙齦局部的上皮細胞發生基因突變,摩擦刺激、外傷等易導致表面破潰并逐漸形成潰瘍,若潰瘍面沾水或碰到污染物,均可發生感染、化膿。
治療牙齦癌患者面部出現破潰、化膿時,可根據病變的大小、具體位置等,在醫生指導下采取相應的手術切除治療,應注意完整、徹底的切除。如果檢查發現已經存在淋巴結轉移,多見于頸部淋巴結,則需聯合進行淋巴結清掃術,避免病灶發生進一步的轉移。
[1]王瑋.現代實用口腔醫學[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20.285.
[2]張志愿.口腔科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