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水腫是心血管疾病使體循環淤血、靜脈壓升高、毛細血管濾過壓增加而引起的腫脹,不會自行消腫。需調整膳食、進行皮膚護理等,并積極通過藥物、手術的方式治療原發疾病,消除水腫并避免發生破潰、壓瘡或感染等情況。
1、調整膳食:根據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利尿效果以及電解質情況等調整鈉鹽的攝入量,應以低鹽、易消化飲食為主。注意少量多餐,保證每日食鹽攝入量在5g以下,攝入的液體水量在1500ml以內等;
2、進行皮膚護理:心源性水腫發展較為緩慢,多先出現在身體下垂部位,重者可波及全身。此時皮膚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破損、感染。應當勤翻身、勤更衣,并保持衣物和被褥的清潔、平整、干燥。若需要使用熱水袋取暖,需注意控制水溫,以40-50℃為宜,以免發生燙傷;
3、藥物治療:心源性水腫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呋塞米注射液、螺內酯片等利尿劑,通過排鈉、排水的方式減輕心臟容量負荷,緩解體循環淤血、減輕水腫。但用藥時應嚴格遵醫囑進行,還要監測24小時液體出入量、水電解質變化等,以免發生電解質紊亂;
4、手術治療:若心源性水腫進展到較為嚴重的階段,可合并胸腔積液、腹水、心包積液等情況,可穿刺并放置引流管,將積聚在胸腔、腹腔、心包等部位的液體引流出來。若發生粘連,還需及時通過外科手術來分開粘連部位;
5、其他:日常應多與家人、醫生進行交流,可在醫生幫助下正確認識疾病,避免過度緊張、恐懼等。
心源性水腫患者平時需要注意臥床休息,取半臥位并抬高下肢,促使靜脈回流、消除水腫。注意保暖以預防感冒、呼吸道感染等,還要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一旦出現不適感覺,需及時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