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一般不能檢查出乙肝攜帶者。
血常規是通過查看血液中的血蛋白、紅細胞等血細胞的數量、形態等,檢查血液情況,排查是否患有血液類疾病。而乙肝是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體現為肝臟損害的全身性疾病,通常是因為母嬰傳播、血液傳播等傳染,患者可能會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肝臟疼痛、腹脹、腹水、失眠、低熱等癥狀。而乙肝病毒并不會影響到血液指標,所以一般情況下,血常規并不能檢查出乙肝攜帶者。如果患者想排查自己是否攜帶乙肝病毒,可以到醫院做乙肝5項、肝臟CT、乙肝病毒DNA檢測等相關檢查。
如果患者被確診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應積極采取治療,可遵醫囑使用熊去氧膽酸片、苦參堿注射液等藥物治療。因用藥并不能立即起效,通常需要長期服藥才能起到治療效果。慢性乙型肝炎在癥狀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腎臟功能出現衰竭,此時可能需要采取肝移植手術。接受過肝移植手術的患者,可能需要長期使用抗病毒藥物預防病情復發。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調理,保持飲食均衡,多吃西蘭花、芹菜等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戒煙酒,減少對肝的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