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竇血栓能否治愈,需要結合靜脈竇血栓的病變程度進行判斷,急性期的靜脈竇血栓可以通過抗凝、溶栓等對癥治療,達到治愈目的。但是對于重度的非急性期靜脈竇血栓,較難做到徹底治愈。
靜脈竇血栓的形成原因主要與血液高凝、血流滯緩及靜脈竇血管損傷密切相關,口服避孕藥、外傷、腫瘤、血液性疾病或易栓癥,均是導致該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多數靜脈竇血栓指腦靜脈竇血栓,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頭痛、一側肢體功能障礙(如感覺障礙)、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視力下降或喪失,甚至可出現癲癇發作。因其癥狀與腦動脈梗塞癥狀十分相似,較容易誤診。此外,血管造影為確診靜脈竇血栓形成的“金標準”,CT、MRI(核磁共振)和D二聚體也可以輔助診斷靜脈竇血栓。
對于輕度的靜脈竇血栓患者,首選抗凝治療,低分子肝素較為安全,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部分患者可配合使用尿激酶溶栓,可達到治愈的目的。對于重度靜脈竇血栓患者,特別是已經出現神經系統癥狀,需要進行介入手術,行靜脈碎栓、吸栓治療,配合抗凝和溶栓治療,多可以改善相應癥狀,但難以做到徹底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