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孩子正常發育成長的標準主要通過身高、體重、頭圍、胸圍、牙齒、脊柱等方面來進行綜合判定。若孩子生長發育明顯低于或高于標準,應立即去醫院兒科就醫,明確具體原因,以免影響孩子正常生長發育。
1、身高:孩子出生時身長平均為50cm,1歲時身長約75cm,第2年身長增長速度減慢約10-12cm,即2歲時身長約86-87cm。2歲以后身高每年增長5-7cm,至青春期出現第二個生長高峰,2歲以后每年身高增長低于5cm,為生長速度下降;
2、體重:男孩子出生的平均體重為3.38±0.4kg,女孩子為3.26+0.40kg,正常足月的孩子在出生后第1個月體重增加可達1-1.7kg,后3-4個月體重約等于出生時體重的2倍,12個月齡的孩子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體重在10kg左右,生后第2年體重增加2.5-3.5kg,2歲至青春前期體重增長減慢年增長值約2kg;
3、頭圍:孩子在胎兒期腦生長居全身各系統的領先地位,故出生時頭圍相對大,平均33-34cm。第1年前3個月頭圍可增加6cm,約等于后9個月頭圍的增長值,即1歲時頭圍約為46cm。生后第2年頭圍增長值減慢約為2cm,2歲時頭圍約48cm;2-15歲頭圍僅增加6-7cm;
4、胸圍:胸圍會直接反映人體肺與胸廓的生長,可判斷是否有佝僂病等,孩子出生時胸圍約32cm,略小于頭圍1-2cm,1歲左右胸圍約等于頭圍,1歲至青春前期胸圍應大于頭圍,具體數值約為頭圍+年齡-1cm;
5、牙齒:人一生有20個乳牙和28-32個恒牙。生后4-10個月乳牙開始萌出,13個月后未萌出者為乳牙萌出延長,乳牙萌出順序一般為下頜先于上頜,自前向后,大多3歲前出齊。6歲左右萌出第一顆恒牙,6-12歲階段乳牙逐個被同位恒牙替換,其中第1、2前磨牙代替第1、2乳磨牙,此期為混合牙列期。12歲萌出第2恒磨牙,約在18歲以后萌出第3恒磨牙,也就是智齒,也有終生第3恒磨牙不萌出者;
6、脊柱:出生時脊柱無彎曲,僅呈輕微后凸,3個月左右抬頭動作的出現使頸椎前凸。6個月后能坐,出現胸椎后凸,1歲左右開始行走,出現腰椎前凸,這樣的脊椎自然彎曲至6-7歲才為韌帶所固定。
各項指標能達到中位數水平,說明孩子生長發育符合正常標準,但由于遺傳、體質、性別、區域、種族的原因,部分數據可能會有一定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