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經過規范治療和良好護理,多數患者可以根治且減少復發,但不能絕對保證不復發。
毛囊炎是毛囊的炎癥反應,主要由細菌、真菌等病原體感染毛囊引起,也可由皮膚損傷、過敏等非感染因素導致。毛發從毛囊中生長出來,當毛囊受到病原體侵襲或遭受物理化學刺激時,就會引發炎癥。表現為以毛囊為中心的紅色丘疹,有時頂部有白色膿皰,邊緣可有紅暈,伴有疼痛或瘙癢。對于感染性毛囊炎,使用針對性的抗菌藥物,如細菌感染用抗生素,真菌感染用抗真菌藥,能有效清除病原體,消除炎癥。如果是因局部皮膚損傷或過敏引起,去除誘發因素后,炎癥也會逐漸消退。但由于毛囊廣泛分布于皮膚,在一些誘發因素下,如皮膚清潔不到位、免疫力低下、長期處于潮濕環境等,新的毛囊可能再次被感染或受刺激,導致毛囊炎復發。不過,通過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和皮膚護理,可大大降低復發概率。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保持皮膚清潔,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清潔產品。保持衣物、床單等與皮膚接觸物品的清潔衛生,減少細菌、真菌滋生。避免搔抓、摩擦皮膚,防止毛囊損傷。適當鍛煉,增強身體免疫力。如果發現皮膚出現類似毛囊炎的癥狀,要及時就醫。就醫后要嚴格遵醫囑用藥,按時復診,確保病情完全治愈。治療期間不要自行停藥或換藥,避免病情反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