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早期癥狀可能會在被動物損傷后1-3個月體現出來,少部分人可能會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見于犬、貓,以及野生、流浪的哺乳類肉食動物,如狼、狐貍、獾、蝙蝠等。當人類被攜帶有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咬傷、抓傷后,或在自身有傷口暴露的情況下接觸上述動物,都可能會造成感染。
狂犬病早期一般是潛伏期和前驅期,潛伏期一般是1-3個月,少部分人可能會持續1年以上,在此階段患者一般無癥狀出現,也較難檢測出來。而在潛伏期之后就是前驅期,此時會有早期癥狀出現,一般持續2-4天,患者可能會出現厭食、疲勞、頭痛、發熱等不典型早期癥狀。
狂犬病的致死率較高,一旦發病,一般很難治療,目前臨床上尚無根治方法,主要以預防為主。建議患者受傷后24小時內就醫注射狂犬病疫苗,抑制狂犬病病毒復制。如果持續1年以上出現早期癥狀,一般度過了危險期,多數患者不會患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