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腸鏡吃的瀉藥叫的藥名較多,比如聚乙二醇電解質散、硫酸鎂。此外,還有甘露醇、蓖麻油、番瀉葉等,但是這類藥物相比于聚乙二醇電解質散、硫酸鎂,總體副作用比較大,因此不如聚乙二醇電解質散、硫酸鎂常用。
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屬于滲透型瀉劑,主要成分是聚乙二醇、無水硫酸鈉、碳酸氫鈉,在腸道內的性質比較穩定,一般不會引起體內酸堿的平衡失調,同時可以增加腸道體液成分,促進腸的蠕動,從而引起水樣腹瀉,達到清潔腸道目的。在臨床中,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常被用于手術前的腸道清潔準備,以及腸鏡、鋇灌腸等檢查項目的腸道清潔,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惡心、飽脹感,少見的有腹痛、嘔吐等癥狀,一般都是一過性的,慢慢可以消失。
硫酸鎂溶液的鎂離子、硫酸根離子,通常不易人體腸壁所吸收,可通過升高腸內的滲透壓,引導水分向腸腔移動,導致腸腔容積增加與腸壁擴張,達到刺激腸壁神經末梢目的,反射性地引起腸蠕動增加,而起到導瀉作用。由于藥物作用主要在腸段,故作用快而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連續使用硫酸鎂可能會引起便秘,部分病人可出現麻痹性腸梗阻,一般于停藥后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