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并不能單純根據喝水后排尿的快慢,判斷好壞。喝水只是補充體內水分的一種方式,當水分進入人體后,排出速度和量取決于體內對水分的需求程度,體內水分過多或過少,均會影響尿液的產生和排出過程。
如人體本來不缺水,此時大量喝水,導致體內水分過多,可能會使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能力減弱,即尿量產生增加,排尿加快。當人體經過跑步等劇烈運動,大量出汗后,此時喝少量水,也可能會導致人體內水分不足,此時體內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強,即表現為尿量減少,排尿減慢。
正常人每天水的來源和排出為動態平衡狀態,體內水的來源主要包括飲水、食物中含水、內生水。體內水的排出以經腎臟為主,還有經肺、皮膚和糞便排出。體內水的正常平衡受口渴中樞、血管升壓素以及腎臟調節,人體可以通過調節排尿量維持體內水的平衡。
